打印

也说一下曾经的吃北京烤鸭往事!

0

也说一下曾经的吃北京烤鸭往事!

记得还是在国家困难时期,在北京上大学,因为供应困难,所以那年的毕业会餐,每位学友仅一枚鸡蛋。须知传统的毕业会餐是要鸡鸭鱼肉满盆的。

      当年首都院校毕业生在人民大会堂听了陈毅元帅的报告,号召“知识分子到农村,那儿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”。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,大学毕业生才分配到县里去了。以前都是分配到地市级以上的地区的。我也就稀里糊涂的赶巧遇了这样的起始年份。

      就在那当儿,估计没什么背景,不可能分配留京工作。当时也从报端或传言中了解到县乡城镇,无一处不是主副食极端匮乏,瓜菜代大行其道。于是就利用这临分配前不多的时间里,拼命寻觅享用首都著名餐饮。手头有张价值仅二元的北京公交学生月票,先后去全聚德,东来顺,莫斯科餐厅,华侨大厦西餐,东安市场和风日式料理,青海餐厅扒羊肉,晋阳酒家山西菜,王府井八面槽素食,馄饨侯以及门框胡同的小吃....,不一而足。

      现单就吃北京烤鸭一事说说:当年名声遐迩的百年老店全聚德不是在今天的王府井,而是在大栅栏路东的胡同里。进去以后因单身一人就点了半只烤鸭,外带一并露酒(淡淡的不冒气的汽水一般)和酱牛肉一碟。计价RMB八元,约占大学生每月伙食费12元的2/3。那个削出来的烤鸭片,烤的焦脆鸭皮下的脂肪约一指厚,一咬吱溜直冒油,肥而不腻其香无比,颇有焦溜古老肉味道。在那人体瘪腹空腔,油脂奇缺的岁月,解馋极了,真是神仙的享受。据称当年烤鸭以四公斤为最佳,而如今的烤鸭就不再那么肥了。皮下就见瘦肉。那吱溜冒油,鸭香四溢状况不复再有。

      据说如果剩下的烤鸭片带回家时,在加热就麻烦,肯定不能蒸,若用油煎就会把肥肉层榨干,显得有些柴,又不像现在有微波炉。于是有高人指出:再加热唯一可行的办法是,用热油来浇所剩下的烤肉片,才会不失其外焦里嫩的原汁原味。您看,人总是有办法饱口福的。

     就连当年买猪肉,都以皮下肥肉厚度“三脂膘,四指膘”为首选。如今烤鸭不再肥了,猪肉以精瘦为上上品,这倒好,食不厌精。可不然,“瘦肉精”问题就出现了。


      那次初品北京烤鸭的值得大书特书的绝妙插曲,就在由于江南人士口味,有米不吃面习惯,真不懂吃烤鸭必不可少的千层饼以及大葱甜面酱等配料,却单单要了大米饭。至今想起来真外行到家,傻帽到顶了。以至于后来有机会与同事或友人再次享用北京烤鸭时,非提不可的笑谈。一方面说明了少不更事的青涩往事,另一方面也看出地域性的饮食习俗的牢不可破。

      因为看到了“北京的茉莉”图贴《烤鸭又见烤鸭》,联想起多年前的吃烤鸭往事,特发此文,以博一笑。

[ 本帖最后由 唯楚有才 于 2010-7-24 18:37 编辑 ]

TOP

0
引用:
原帖由 虎上虎 于 2010-7-24 12:54 发表
原来有才兄是六十年代初期的人啊!那时前门那里的烤鸭店服务很不好!
酒香不怕巷子深!


这则广告的上半部分是四行从右到左繁体字排列的四句话:  
“各位到北京必须到前门外肉市廿四号 北京第一著名烤鸭专家全聚德去尝尝挂炉烤鸭”

广告的下半部分是纵列从右到左的繁体字说明文字:

“经百余年精心研究 营养丰富 酥脆焦嫩 美味适口 中外驰名 特聘名师精做各种菜羹 远年花雕 座位清洁 服务周到 诸君一尝 保证满意”

总共54个字连着写,没有一个标点符号。接着是四列小字:

“电话定座 七·O六六八 外叫电话通知 准时送上不误”

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,当时全聚德的烤鸭已很有名气,就餐环境优雅,座位是硬木雕花的,服务更是没的说,不仅可以让客人堂吃,还可为顾客送烤鸭上门,而且有“准时”、“不误”的服务承诺。

TOP

0
引用:
原帖由 十二少123456 于 2010-7-24 17:10 发表
终于知道sis里有比我大的了,
楼主大哥,我觉得远年花雕 应该是时间比较长的花雕酒吧?还有这个广告好像是解放前的?
如果不涉及隐私的话,请教楼上贵庚?

TOP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4-9-10 17:01